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妈妈曾经是一个小镇上的初中语文老师,那时候,镇上的初中按照入学的成绩被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鉴于小镇的教育质量本就与城里有很大差距,基本上对学习有兴趣和志向的人,都能进入“重点班”。
那些被分到普通班的学生,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弃子”,学校对他们唯一要求,就是男生不要跑到黑网吧里去勒索小学生的午饭钱,女生不要和“社会人”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忽然挺着大肚子来上学,成为整个镇上晚饭后的谈资。
除此之外,普通班的学生享有极大的自由,他们周末不用补课,作业也可以不交,甚至有时候旷课去池塘里钓一下小龙虾,或者去野外的蛇洞里掏条蛇装进饮料瓶里调戏一下班上的女孩子,只要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可以被容忍的。
之所以普通班的学生会得到这样的对待,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时镇上至少有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是在广东的工厂,就是在江浙沪的工厂,一年只有在过年那几天才会见面。
他们通常都被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的爷爷奶奶养大,每周拿着500块钱左右的生活费,用路边摊和黑网吧解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人生规划就是初中毕业了就追随父母进厂,据说厂里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块,那是他们从未拥有过的,梦寐以求的巨大数字。
面对这样的人生,无论是老师还是他们自己,都不觉得“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所以,普通班的老师其实是个好差事,有充足的假期和周末,甚至不用仔细备课和改作业——反正学生也不怎么听课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