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专辑
健谭论:关注社会热点
陈奋健为何坠楼 ?
文/草青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奋健不幸于8月16日坠楼去世。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不解,究竟是什么原使他要放弃生命?也急于想知道这样的原因。目前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我们只能等候官方调查结果。
对于公安介入的原因,中国铁建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刘树山表示,因为陈奋健去世是突发意外事件,公安机关按正常程序介入调查。因此不建议媒体和公众有任何没有源头的猜测。
然而,陈奋健是一位国企的领导干部,这种非正常死亡现象需要世人的思考。我们并不想作无源头的猜测,而是通过一些现象让我们对人生,对社会作一些思考。按寻常思路,陈奋健的离世一般有这样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患了抑郁症,二是因企业负债压力过大,三是与巡视组巡视检查有关。
回顾一下他去世前曾有两次最近的活动:一次是8月13日,也就是逝前三天,陈奋健到雄安片区调研并会见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刚。双方就合作推进有关项目开发建设实施等交换意见并达成共识。另一次是在8月5日,陈奋健到中铁十九局矿业公司联系点调研并讲授党课。要求中铁十九局集团在新班子带领下克服各种困难,开创的良好发展局面。从这方面看,不太像患有抑郁症。
是不是与企业负债压力过大有关?这是一些领导和高管常常遇到的困挠和难题所形成的精神压力。
再一个是否与今年6月国资委党委第二巡视组来中国铁道建巡视有关?据说他的离世正好是巡视组工作8月15日结束后。
人所推断的这三个原因在没有调查真相出来好像都不成立。但我们从媒体的相关报道似乎摸到一些脉络。据《证券时报》分析,陈的离世与多年前另一家央企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总裁白中仁在家中跳楼有些相似。下面我们就还原一下六年前白中仁跳楼自杀前的一些蛛丝马迹。
2014年1月4日,白中仁在家中跳楼自杀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当时,一种并未证实的揣测认为,白的死或许与铁路的第二波反腐浪潮来临有关。媒体从其家属处获知白中仁近来患有抑郁症。
另一种说法,白中仁的死亡与中铁公司债务负担重导致压力增大有关。2013年10月,中国中铁总资产6265亿元,负债5319亿元,资产负债率84.8%。有的子公司负债率超过90%。由于年关将至,发不出工资,一些员工曾来讨要工资,有人估计直接诱发了白中仁的抑郁症。对于公司债务大导致白中仁的压力陡增造成轻生悲剧的说法,了解公司内部运作的人认为,公司的债务和风险是可控的,业绩亦在好转,并不存在负债过重。但有一点肯定,中铁内部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白中仁得了抑郁症,平时看不出来,大家只是发现他近年憔悴了不少,他只是告诉个别人说整夜睡不好,心理压力过大。
有关抑郁,是近年来多数领导和高管跳楼后一贯说法。对此一说,常常是既不否认也未证实。但有人对白中仁的抑郁感到诧异,印象中“他性格开朗,在会上说说笑笑,完全看不出有抑郁症的迹象。”
那么排除上述两方面原因外,是否与当时铁路系统第二波反腐浪潮有关?白中仁2010年6月出任中国中铁总裁,2011年2月随着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被免职调查,铁路系统落马官员不断。但其后也有说法,白中仁为人谨慎低调,死前并未听闻牵涉任何调查。然而,中铁系统当时有不少高管参与行贿、受贿,很难让人不对白中仁的突然自杀做出此种揣测。可是六年过去,有着跳楼的原因最终也没有得到证实而成了永久之谜。
还有一个蹊跷现象值得玩味,就是发生在8月14日的鹰力投资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宪章因病逝世和发生在8月16日的精伦电子董事、副总经理廖胜兴突发疾病逝世这两年事。它发生在陈奋健离世的同日和前两日,是巧合还是其他?
对官员们来说,近年来中铁董事长是谁,选择最多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基本是坠楼自杀。这里面有没有是为了躲避审查、防止追责、坐牢,还是所谓的“抑郁症”?如今,人已作古,死者为大,身后的原因很难再查得清。所谓的调查也不太会有结果。比如,白中仁跳楼原因六年一直没有一个说明即是一例。
如果说坠楼自杀是官员选择的常见方式,抑郁症就是官员们的常见病。个中原因需要政府、社会和百姓好好地问诊把脉,探究一下根由。
我们的官员,也有不少的两面人。台上人五人六,操劳辛苦,哪一个不是鞍前马后,前呼后拥。有朝一日,忽然风声一起,就会什么都是神马浮云。只闻抑郁,寿数不到,匆匆自诀。即使自己不了,让其伏法,他才痛陈肺腑之声中铁董事长是谁,流下悔恨之泪,。像贪污近18亿的赖小民,就是一个典型!
人生没有后悔药,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要等到无路可走,再去想路在何方。人生苦短,踏实平安过好每一天,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我们不能妄猜陈奋健先生,他是专业技术干部出身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领导干部。但有一点想知道,他坠楼前,有没有想过自已身居高位,是幸福还是沮丧。这一辈子,究竟写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zhaojiebest:《红楼梦》中智通寺山门上有一幅对联语“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