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茶的起源是何时,饮茶起源是何地?

茶的起源是何时,饮茶起源是何地?

2022-11-02 作者:迷迷

说起“茶”,这个可是我们中国一项引以为傲的东西,“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它不仅能喝,还能养身、养性。不仅是一种外贸交易的“硬通货”,还是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桥梁。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饮用的需求,还刺激了瓷器的发展。如果中国有“四大发现”的话,那么茶毋庸置疑,一定是居首位的。

那么,如此“重量级”的茶,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呢?

有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所以都会告诉我们,茶是神农在尝百草时,无意间发现的。而且《神农本草》也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经》中也有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但是这个答案靠谱吗?

要知道,像神农这样上古时候的人物,是有很多神话色彩的。比如神农的身体是可以直接看到五脏六腑的。神农利用这样的便利,通过观察自己内脏的“运作”,从而判断吃进肚子的“草”,有什么医药价值。

你要说这是故事,听听也就罢了,但真要较起真来,有多少人能信?

而且,现存的《神农本草经》中,也并没有这个说法,而是仅仅记载了:“苦菜茶是谁发明的,味苦寒,主五胜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耐老。一名茶草,一名选。生山谷。”

至于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这个说法到了清代才有,见清代孙璧文的《新义录》。

虽然说,神农通过茶能解毒发现了茶的医药价值,这个说法不靠谱。但是神农尝百草确实出现在各类史料中,而且《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茶”,因此茶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这是个事实。虽然

茶这起源依旧是个谜,还各多的“证据”去证实茶的起源。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出现在医书《神农本草经》中,还是出现在带有神话色彩的“神农尝百草”故事中。一开始茶并不是以“被食用”的方式出现,可能是以一种“药”的方式出现。

那么究竟是什么契机,导致了茶成为了雅俗共饮的“饮品”呢?是怎么从一种药,成为了影响中国,甚至影响世界的“宝物”呢?

那我们就要先了解,究竟是谁,或者说是哪里开始将茶当作是“饮品”的。

明末清初的大家顾炎武曾说:“是知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由此可得知,秦汉时期的巴蜀地区,就有了饮茶之说。

但是依照顾炎武的说法,就能得出饮茶就是始于秦汉时期的巴蜀吗?显然不能,因为这个证据有太多太多的漏洞。比如说,为什么秦取蜀之后才有了茗饮之事,在没夺取巴蜀地区之前,巴蜀就没有茗饮之事了?或巴蜀地区原本就没有饮茶的习惯,而是在被秦占领之后,由秦传入巴蜀的?那么秦国有没有记载饮茶呢,秦国的饮茶是自发的,还是别的地方传入的?总之,有太多的可能性。所以饮茶源自巴蜀,这一点可信度也不高。

以上两点,我们仅可以得知“茶”在神农时期就已被记载,秦汉时期巴蜀有了饮茶的现象。但是关于“茶”的起源我们还是不得而知。

看来单一的从“茶”这个点上去探究起源,这条路似乎走不通。那么我们不妨把“茶”的概念扩大一点,看看“非茶”的茶能不能解开这个谜题。

什么是“非茶”的茶?

我们之前讨论的“茶”都是指“茶叶”。但是很多时候“喝茶”的茶,并非是茶叶,随便举个例子吧,肉骨茶就是以骨肉兼饮茶的饮食方式,参茶就是以人参、西洋参饮茶的饮食方式,还有什么中药入茶,花、果入茶,和当下最火的奶茶等等。

江浙沪一带,有些地区更是把白开水称之为茶。比如沪语中“切杯茶”和“泡杯茶”,是两个意思,后者是正儿八经的泡茶叶茶,而前者的茶往往指的就是白开水。

非茶之茶,可不是我凭空捏造的概念,在史料中还是有记载的。

据上古药书《桐君录》记载“凡可饮之物,告多取其叶。天门冬拔澳根,皆益人……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

《诗疏》中记载:“椒树、茱芙,蜀人作茶茶是谁发明的,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

《食疗本草》中记载:“茗叶……煮取汁,用煮粥良,市人用槐、柳初生嫩之。”

同时,在一些学者研究中发现,除了“真茶”和“非茶”,古人还时常喝一些“真茶+非茶”之茶,也就是说,除了在水中放置茶叶之外,还会放置些别的食材。比如之前提到的肉骨茶之外,还有苗族打油茶、湖南姜盐豆子茶、江苏萝卜豆腐干茶等。

那么不由得我们联想到,“真茶”会不会是由“非茶”演变过来的呢?

上文中提到,在神农时间,就有了“茶”的定义。而《苗族古歌·造天地》中有这么一段:“……在那茫茫太初,支天用的桦稿树,撑地用的五倍木。支天天摇晃,撑地晃……天塌下来了,砸死了哪一个?砸死了友婆婆。把她埋在哪里?在靠河的地方。她伸腿就碰着山坡,缩腿就碰着茶园……”。可见在“开天辟地”之后就有了茶园。

那么我们不妨大开脑洞,把时间推到人类还在以狩猎为生的时期。当时的古人,如果打不到猎物会怎么样呢?自然只能搞一些植物来吃嘛。什么花、叶、果、根等等,总之能填饱肚子,维持生命就可以了。

以此为前提,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人们终于分辨出什么植物,植物的哪个部位是可以吃的。所以《神农本草经》出现“苦菜,味苦寒,”的字样。也证明了一开始这“茶”是被用来填肚子的,之后慢慢才被发现它的药用价值。

此外,还有大量的史料也可以证实茶一开始是被用来填饱肚子的。

《尔雅注》中提到:“叶可煮作羹饮”。

《教示》中提到:“作茶粥”。

《广志》中提到:“茱英、檄子之属,膏煎之。或以茱英煮脯胃汁,谓之日茶。有赤色者,亦米和膏煎”。

《膳夫经手录》中提到:“茶……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那么大致就可以确定,茶在上古狩猎采集时期,就被人们当作一种食物而被发现。这是茶的起源。

那么饮茶是什么时候的事呢?又发生在什么地区呢?

我们知道饮茶都需要用水煮。这可不是废话,因为这需要煮水的容器,也就是说,自饮茶开始之前,人们就已经会制作陶器了。

“神农耕而作陶”,差不多就是这个时期。

那么哪个地区先开始饮茶的呢?不妨我们先推导一下。

首先这个地区的有茶树,其次这个地区的人得会制作陶器,最后这个地区的是炎热潮湿地带的(参考茶的医用价值)。

而浙江一带则是重点怀疑的区域。1973年在浙江余姚,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村落遗址中,出土了很多植物标本。经学者发现,樟科植物的叶片数量最多,显然是人工采集留下的堆积。河姆渡

另一方面,相传黄帝曾在浙江桐庐的药祖桐君采药。在其《桐君录》中记载:“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茶。”这段记载恰与河姆渡的相仿。

而在河姆渡同是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漆器——毛竹筒,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祭祀时,用来承装米和茶,用来煮的器具。由此可见,河姆渡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用坚木的叶子作茶。

综上所述,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发现了茶,而到了新石器时代之后,浙江一带的人便有了饮茶的情况。

上一篇: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 孙膑,一个厉害而不平凡的人
下一篇: 《云散云归》比《别离》哪首苍穹得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