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如何评价林夕写的《催眠》?

如何评价林夕写的《催眠》?

2022-11-01 作者:迷迷

谢邀。

关于《催眠》,林夕在很多访谈等以及他的《原来你非不快乐》这本书里都有提过,下面是节选。

tieba.baidu.com/p/1288217251?pid=15454168247&cid=0#15454168247

林夕的方式是,用两种文字表达自己,一种是《催眠》这种可能只有很少人懂的歌词;另一种就是用最容易流行的字眼写一两句容易消化的道理。“白居易的诗很浅白,可是有谁说白居易不好?我就偶尔变成李商隐、苏东坡吧。我要为不同的歌手写歌,不像宋朝词人那么幸运,可以随便挑一个曲牌创作。”即便如此,他也一直警惕自己成为一个老练的人,“一老练林夕是谁,你就没有生命了;我才不管什么传唱度,我要在麻木中扮演浴火凤凰。”tieba.baidu.com/p/1608272814?pid=20564608974&cid=0#20564608974

《催眠》依然还是林夕新诗式的写法,算是《脸》的一种延续,但只是从写法上而论,字里行间的情愫完全不同。《只爱陌生人》是张亚东的作品,旋律简单轻松,顺带着林夕也写得特别简单,再加上窦靖童的“Come on Baby”,让这首歌成为了从歌名就能“明志”的一首歌。tieba.baidu.com/p/1287739656?pid=15447161225&cid=0#15447161225

“七分理性,三分感性”,是林夕的自我评价,他认为自己是在用佛理包装情歌。有评论认为为王菲填的《红豆》是林夕知名度最高的词作,他哭笑不得,觉得《烟》、《催眠》才“包含了太多的东西” tieba.baidu.com/p/1076758070?pid=12256288178&cid=0#12256288178

两人究竟是怎样的合作?林夕说:“许多很不一样的写法,她都可以接受,因为她的声音可以发挥的范围太广了,什么都可以唱,抽象到她自己都不明白的也可以。比如说《催眠》,表面上看去是一个童谣,但如果你深入地看一下我的安排,才会体味到里面一层层拨开的意思。放在如今商业化的运作里,根本没这个空间。和王菲的合作给了我一个不那么急功近利的机会,把看起来深层的难以消化的、哲学性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去。 ”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6/1/151146.shtml

他道,有人觉得听不懂王菲的《催眠》,其实懂的自然会懂,不懂的慢慢会懂。只要你还有着那份敏感。

综上可得,林夕知道这阕词必然是有很多人不懂的。可以说是信息量很大,需要敏感的有缘人才能够解读。

再加上几个前提林夕在作词过程中加入很多佛教元素,以及解构主义拼贴等后现代风格和意识流的做派(打这一段的时候我其实都快不知道自己要说个甚了)

现在开始说说我的看法很评价。

其实就像提问者说的那样,其实不难理解,只是有种不会表达的感觉。

私以为这阕词表达的是无奈,无奈接受变化,无奈接受自己的堕落,无奈失去了自己的本心的自嘲。也有对过往的怀念和珍视。包含了道不清说不明的忧伤。有林夕惯有的风格林夕是谁,明明已经悲到骨子里了,却还要告诉别人,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已经接受了。而更可悲的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他不说忘记却已翻篇,用生活的平淡去涤荡曾经的炙热。

第一口蛋糕的滋味

第一件玩具带来的安慰

太阳下山太阳下山冰淇淋流泪

第二口蛋糕的滋味

第二件玩具带来的安慰

大风吹大风吹爆米花好美

……

第一次吻别人的嘴

第一次生病了要喝药水

太阳下山太阳下山冰淇淋流泪

第二次吻别人的嘴

第二次生病了需要喝药水

大风吹大风吹爆米花好美

这阕词里,老爷用一系列跳脱的意象(“蛋糕”、“玩具”、“太阳”、“冰激凌”、“大风”、“爆米花”、“药水”)来描绘了生命中所遭遇的几段不同感情的体悟(“蛋糕”的甜与“药水”的苦;“冰激凌”的泪与“爆米花”的美;“太阳”的温暖与“大风”的寒冷),带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无奈和忧伤。

(感觉像在做高中语文的诗词分析,囧)其实自我对号入座自己的感情史,也不难理解,不需要去理解每一个抽象的意象对应和影射的意义。

这是个失眠的姑娘夜里的呓语,因为想快点入睡,于是开始催眠自己。催眠自己的过程中,不免有因为失眠而带来的怀想。(关于催眠这个意象,也有很多争论,看怎么理解了,丢出万能的度娘里的一些答案仅供参考,个人是不同意最佳答案的,原因上面的节选已经说清楚了:zhidao.baidu.com/question/1673016.html)

从我17岁开始,我爱上第一个人,他带我领略了别样的美丽和心动。最后分开。27岁遇到下一个人,这个人似乎更加的适合我,他抚平了我曾经受到的伤害,安慰了我患得患失的心情,陪伴我,带给我新鲜的世界,好幸福,一切都好美。17岁我第一次受伤,27岁再次遇到相仿的伤害,我不会想我17岁时候那样不知所措了,我知道如何自愈如何宣泄如何找回美好。37岁,也许我还要经历这样的循环,也许这样的循环已经开始了一次又一次。

当我经历过了情感的曲折和过程,发现诸如此类的故事不尽相同,不过是遇到另一个新的人重复一遍曾经发生过的过程。想到这里,也无奈模糊到有点倦意了。

忽然天亮忽然天黑诸如此类

远走高飞一二三岁四五六岁千秋万岁

从头到尾忘记了谁想起了谁

从头到尾再数一回再数一回

有没有荒废

从头到尾,遍历我的感情,无奈的相同,让人感叹,自认是没有荒废过情感的,但每一次的细微落差依旧见证了自己的堕落,开始保留开始退却,再遇到感情也会欢欣雀跃得到安慰,可是不会再有第一次的感动和喜悦了吧。因为我们已经忘了。哪怕觉得这是不对的不应该的,我们也忘了,忘记了爱。

在加上一段前人的词评:douban.com/group/topic/7443824/

很多人诟评《只爱陌生人》的词作晦深,认为影响了专集中歌曲的流行性,更有人指摘《催眠》一类词作全无意义,违背朱老先生所谓“散形不散神”的文学精髓,实为笑谈。若潜心细味,辩明该张大碟词意的用心良苦并非难事。语言大师索绪尔提出“能指”与“所指”的概念,在能指中认知所指,方可把握“意识流”形式作品的内涵。以《催眠》为例,“第一口蛋糕的滋味/第一件玩具带来的安慰……第二口蛋糕的滋味/第二件玩具带来的安慰……太阳上山,太阳下山……”描摹的是时间流逝,空间端居的“千帆过尽”的况味。在意象上与《只爱陌生人》全碟的“时间”概念是完全一致的。该碟的全部作品都在诉求这么一种“追忆”似水年华的概念,非常典型的《当时的月亮》《百年孤寂》《过眼云烟》概莫如是。

以上

上一篇: 第2726章 小木木是谁?(2 / 2)
下一篇: 《云散云归》比《别离》哪首苍穹得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