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巴托克音乐特点,巴托克弦乐四重奏分析

巴托克音乐特点,巴托克弦乐四重奏分析

2022-10-30 作者:迷迷

  巴托克音乐特点,巴托克弦乐四重奏分析

  从古到今,调式在民间音乐中的使用一直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民间音乐几乎总是清一色的调式音乐,不同种类的调式异彩纷呈。从古西腊到文艺复兴,西方音乐在这段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调式思维一直是主宰作曲家头脑的一种牢固观念;也就是说,十七世纪以前的西方音乐都是调式音乐。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调性音乐,在巴洛克时期才趋于成熟,但调性和声体系在理论上的真正确立,却是1722年拉莫①《和声学》在巴黎的出版。

  调式理论是最能体现巴托克音乐风格的部分之一。通过对巴托克音乐文献研究,笔者认为,巴托克调式理论的源头有可能有二:一是巴洛克以前西方传统的调式音乐,主要是中世纪的教会音乐;二是民间音乐,尤其是匈牙利的农民音乐。巴托克1943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座中曾说:当我们刚着手探究匈牙利农民音乐的时候,便十分惊讶地发现其中大部分,尤其是在那些我们认为是最道地的民间旋律中,都不存在普通的大小调音阶,我们看到的是中世纪艺术音乐中最常用的五种调式,此外,还有一些在调式音乐中从未见过的其他调式,甚至包括具有类似东方特色(包含增二度)的音阶②。

  调式综合是巴托克调式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他运用调式的基本手段,分为横向综合和纵向综合两类。本文试图从中国民间音乐与匈牙利民间五声调式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出发,结合西方传统的调式理论来考察巴托克音乐中调式的横向综合。

  所谓调式的横向综合,是指多个同类或不同类的调式以横向运动的方式形成的在时间上的延伸,主要表现为旋律状态。虽然,调式的横向综合在西方传统写作中是常见的手法,并非巴托克音乐特有的现象,但是,在使用形式、音响效果和意义等方面,这种手法在巴托克音乐中与传统音乐却有着极大的区别。

  本文拟就从三方面对巴托克音乐中调式的横向综合作一梳理和分析。

  在传统的音乐写作中,调式综合最主要的手法是横向综合。在巴托克的音乐中,调式的横向综合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1.同音列不同调式的综合;2.同主音不同调式的综合;3.人工调式的综合。以下对此三种形式分别加以详述。

  一、同音列不同调式的综合

  从西方传统理论来看,同音列调式的横向综合有两种,一是调号相同的大、小调式的综合,如C大调和A小调,G大调和E小调的综合;二是在五声调式中,同音列不同结构的五种调式的综合,如C宫调和E角调,G徵调、D商调和A羽调的综合。如下例1、例2。

  例1是G宫调和E羽调的横向综合;例2是F宫调和D羽调的横向综合③。

  采用以上两种调式的运动综合,调式色彩显示出旋律化的特征,这对旋律思维的创新无疑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由于调式思维是民间音乐的显著特征,所以同音列不同调式的交替在很多民族的民间音乐中极为普遍。然而,调式的顺序交替出现和流动,是这类调式综合的显著特征。因此,这种综合不会产生新的调式,属于自然形态的调式综合。

  二、同主音不同调式的综合

  在巴托克的音乐中,同主音不同调式的横向综合体现为三种形式。

  (一)同主音大、小调式的综合

  同主音大、小调式的综合,是欧洲共性写作时期的典型手法。在巴托克的音乐中,这种手法被广泛使用,但与传统有着显著的不同。确切地说,共性写作时期的作曲家普遍采用调式交替手法,即在一段旋律中,同主音大小调式采用先后出现的方式作交替运动;它们或分布于不同乐句,形成色彩上的对比,或被安排在不同段落的重要位置,作结构上的暗示。

  在巴托克的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式的运用则采用调式运动综合的手法,即在一个乐句或更短小的结构单位中,使同主音大小调式的大小三度音在旋律中紧接出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两种后果的产生:其一,音响上,将两种调式的不同因素浓缩到了更为短小的时间单位之中,使音乐从听觉上表现出调式色彩的多重性;其二,理论上,打破了旋律运动中调式色彩单一的主导性,为多种调式色彩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巴托克将调式交替对置演化成综合共生,将同主音大小调式的横向综合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赋予这一技法全新的内涵,使之呈现出崭新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手法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巴托克风格的烙印,是其音乐中极具个性魅力的典型特征之一④。

  (二)五声同主音不同调式的综合

  五声调式在巴托克音乐中的运用相当普遍。根据五度展开的原则,可以得到五个主音相同的五声调式。如果将其中的两个或三个调式加以综合,只能产生自然的六声或七声调式,不会衍生出新的调式音;如果用相临的四个调式综合,则会得到一个新的八声调式:

  这种调式综合手法,在自然音阶外产生了新音级,融入了新的调式色彩,因此,在创作上更具有创新意义和发展价值。它们在匈牙利民歌和巴托克的作品中极为常见。下例是巴托克运用这种调式综合手法写作的旋律:

  依此原则,巴托克常常将五个同主音的不同调式同时加以综合:

  这种同主音的五种五声调式综合后形成的新调式音阶,似乎是在自然的七声音阶中加入了升F和降B音构成的。

  含有这种升F音即升Fa和降B音即降Si的调式音阶,在匈牙利民歌和巴托克作品中俯首可拾。它很早就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匈牙利理论家Lendvai Erno称之为巴托克泛音音阶⑤,而Szabolcsi Bence则将含有升F音的大调音阶称为巴托克基本音阶⑥。二人都从不同角度对这种综合调式音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作更深入的了解。

上一篇: 权俞利百科,权俞利的图片_1
下一篇: 《云散云归》比《别离》哪首苍穹得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