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公关部属于市场部吗,公关部和市场部的区别

公关部属于市场部吗,公关部和市场部的区别

2022-10-21 作者:迷迷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经历过的一些有趣的公关故事,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公司制定策略,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BOSS的思维,从而配合这些策略。

  大家在研究广告学的时候,把关联性、原创性、震撼性这些原则叫做里约理论,也就是广告界的“鬼斧”。这三者是相互继承、相互递进的。当你在市场上投放一个广告时,它必须与产品相关,同时,最好具有原创属性。在这两点的帮助下,最终会达到震撼的效果,是一个绝佳的广告案例。而公共关系是一门跨越多个学科的学科。在这方面,道理是一样的。

  一个

  公关的“鬼斧”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标准:连通性和对称性。

  连接性体现在你开始做公关策略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对内连接老板和员工,对外输出你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阶段要输出不同的价值观。同时,公关也涉及到一些对外的工作,比如如何通过一些公关手段向投资人输出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何让其增值翻倍,如何向行业输出自己的行业地位,如何根据不同的媒体属性输出企业不同阶段的目标。

  对称性体现在,当你切入企业公关时,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公关策略也因此不同。目前互联网的整个发展过程也是三段论,从一战到三合一,再到三合一二,这使得大部分公司都要经历初创、发展、成熟三个阶段。我加入猩便利的时候,公司还在起步阶段,所以首先要输出的就是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如何为行业制定标准等等。不断向市场发出信号。而企业在发展期的业务相对稳定的同时,一些增值的公关,如企业荣誉、政府合作等更为重要,会为企业的发展走向成熟铺平道路。

  有些朋友比较幸运,他们的公司可能处于成熟阶段,各项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这时候公关的主要工作就是和企业的意志保持一致,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观的输出上。最近的一个感悟是,一个公司模式的成功决定了它能走多远,而文化价值观的成功决定了这个公司能走多远。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两个有趣的案例。第一个是2017年,瓜子二手车和人人车的经典公关案例。当时瓜子二手车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当时的输出策略是:成交量遥遥领先。而人人网暂时处于第二梯队,所以它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新的战略和价值观的重塑向第一梯队突围。但是当时这个行业的冲突点是买家不想花钱买烂车,卖家不想好车卖烂价。所以人人当时提出的新策略是:好车不要和坏车一起卖,每年拒收100万辆坏车。到2017年下半年,他们的份额已经超过了瓜子二手车。可以看出PR在价值重构中的重要性。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快消新品牌如何在市场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做有效的调研和分销来抢占市场。2016年下半年,国内外整个洗发水市场已经有100多种产品,紫源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发现了竞品的一个共性:在所有主要角度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头皮。所以他们最后的广告是:“洗了一辈子头,你洗头皮了吗?”这相当于跳出了原来市场对痛点的定义理解,重新分配。而且我记得他们最近的策略升级了,就是“像爱护自己的皮肤一样爱护自己的头皮。”可以看到这两个策略也是递进的。

   2

  媒体在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定位

  以及媒介的变化带来的公关现象。

  我觉得这句话很触动我:“人的心可以在媒体之间跳跃,不同媒体之间的互动往往会带来现象级的传播效果”。

  最近世界杯挺火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记得中国第一次开始转播世界杯是在1978年,当时的解说员是宋世雄。据他后来回忆,他在香港一家酒店把报纸上所有球员的信息都剪了下来,然后和电视上的画面进行对比,做了一个鉴定,完成了整个世界杯的解说。时至今日,这仍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传播故事。那时候,对于观众来说,是“独角戏”的舞台。

  后来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变化,互联网开始涌入市场。除了报纸电视,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互动,受众开始有参与感。然后门户开始融入整个传播矩阵,视频类型的侵入式广告也开始出现。现在网站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其实是社交化和大众化的新聚合。前几天在去郑州的火车上,突然发现大姨妈在聊世界杯,因为她手机上收到了各种世界杯推送。

  三

  公共关系的核心竞争力。

  你看到的是彭蕾,一个我非常敬佩的职业女性。她在离开阿里巴巴集团的岗位时是这样说的:“无论马云的决定是什么,我的任务只有一个——帮助这个决定成为最正确的一个。”当时我的发言对我触动很大。对于公关人来说,填坑能力也很重要。你能填多大的洞,说明你有多高级。老板嚣张的时候,你要把这个坑填的很好。

  在我看来,这种填坑能力体现在战略思维、应变能力、转型能力、承担能力四个维度上。战略思维要求你站在老板的角度俯视整体公关策略;转型需要你把行业的专业语言转换成媒体听得懂,投资人听得清的语言;紧张要求你能够处理所有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承担是你承担一些事情的能力。

  四

  公关人成长三倍。

  在我们十几年的公关生涯中,发现公关人大致有三个成长阶段。

  第一段是发现世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公关未来发展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除了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尽量了解与之相关的平行结构和垂直结构的知识。尤其是现在,很多创业公司,公关负责人

  往往需要 3+N 的技能。

  而经过 2-3 年的打磨,公关人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一些不是你的岗位能做的事,一些你的岗位不能做的很圆满的事会出现,而当你对此产生清楚的认知后,就会意识到,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的事还要去做,这是后期非常考验公关的一件事,也是一个好公关的核心标准之一。

  而对于填坑能力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两个认知:

  一是只有深入了解业务本质才能了解一个公司的内核,这要求公关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岗位职责范围内,而是要更加深度了解业务以通过公关手段更好地服务业务发展。

  第二点其实是我一个小伙伴发的一段话,不能 all in 的人别选择去创业公司。

  这让我特别感同深受,首先,加入创业公司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撕裂般的成长感觉,也就是你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公关的事,而是任何需要你去协助做的事,这可能会打破你的固有认知,重新被洗礼;其次我觉得,在创业公司里时常是一个人的夜路。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在创业公司很难直接找到范本,而是要自我寻求创新和突破,经历过孤独和坚持,找到适合自己和适合公司的一条路来。

  5

  如何选择创业公司

  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公关的认知,包括创业公司的一些特性,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创业公司呢?

  我的认识是,要看现象,看规律,也要看心智,看价值观。通过两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14 年我和一个媒体朋友喝茶的时候打了一个赌。当时腾讯刚开始研究微信这个产品,而那个时候所有的沟通还都停留在 QQ 上,包括办公。当是认定的微信红利是亮点,第一打通了四线往下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第二微信通讯录在信息裂变上带来的低成本获客,所以在随后的四五年后它有足够的爆发力发展到一个覆盖 8 亿人的生态;总之看清现象规律很重要。

  心智和价值观其实是针对“创始团”而言的。这是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大V通过跟精品咖啡创始人聊天的感悟,他认为大国崛起不仅仅是靠科技互联网公司,亦或是高性价比的消费品公司,还需要有匠心精神的高品质的消费品牌。在我看来,这其实是跟整个消费趋势的变化有联系的,而这家咖啡的初心,其实也决定了它的长度。

  6

  危机公关及公关那些事

  大家通常对危机公关比较感兴趣,所以最后和大家聊一聊这个版块。

  危机公关的第一要义是灭火,不是添柴。灭火怎么理解呢?当你发现火势的时候,你要判断是需要消防员,还是隔壁邻居。对火势的判断很重要。

  而老板通常要求公关对危机事件预测一下结果、影响性、触及层级。而预测不准是常态,预测准才是变态。但是公关人平时应该去储备一些资源和内容,比如透过和业务及其他部门的交流,去发现一些潜在的隐患,以备不时之需,或者说尽量靠近准确预测。

  对公司而言,品牌和公关是一个互相成长的过程,也是一起进行的。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公关也需要借助品牌去传递公司“价值主张”的载体。

  我们也要看到,对企业家而言,利己还是利它,是道行的分水岭,对公关也是一样。利于自己还是利于公司,或是利于行业,公关实操的初心非常重要,即使短时间之内看不出来变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一定会爆发出道行深浅的变化。

  OFO 和摩拜的较量让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整个互联网的节奏感会被压缩的越来越短。过去一个成熟的企业需要5-10年的打磨,而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打磨期压缩到 2-3 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所以在短时间内结合行业的所有资源去打出“首秀”非常重要。这和上市的时候去抢占行业的第一股是一个道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两句话。第一句话:有序产生的效率和无序带来的活力,是企业和个人进化的双螺旋。第二句: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希望和所有公关及职场人共勉,谢谢!

  7

  Q&A

  Q: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论坛作为名片,那是再省力不过的事了。这里的论坛指的是?

  A:当你的企业有一些核心战略需要输出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高质量的行业论坛作为载体。这些论坛一定具备行业关注力,而且在其中注入一些高声量的内容,会比自己从头做更省力。

  而当你在行业拥有一定影响力,甚至行业标杆的时候,公司也可以发起一些论坛。把和自己相关的上游、中游、下游集合在一起,在其中发声,甚至把自己的战略也打包在里面,相比平日碎片化的发声也会更有节奏感。

  Q:您对公关、品牌传播、市场营销是有界定还是整合来做的?

  A:对不同企业而言是不同的。有些公司这三条线是分开的,但是现在互联网加速器作用下,现阶段和未来三到五年,这三块都会打通。企业未来会将三者变成一个集合体–公司的外联部,集合业务端、创始人端、投资人端等等。

  Q:互联网公司融资是有时间周期的,公关在这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两者是正相关关系吗?公关是必需品还是锦上添花?

  A:近两年互联网公司融资频繁,公关也因此上升到一个重量级。从源头上讲,对于投资人而言,了解一个公司基础是通过 BP 和创始人,但是对这个公司的内核的了解,他的精力是不够的,也因此他会更关注手机媒介上释放出有关企业的所有的声音。另外比如创业公司的 A 轮融资,投资人也需要你在行业里有话语权,公关就要协助公司获取这种话语权。同时,对投资人讲故事,除了创始人和 BP ,公关的宣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公司本身而言,融资前期需要预热,有效的预热也是非常好的助力。而现在马太效应非常流行,如何彰显实力以实现强者愈强,这也是公关非常重要的工作。

  Q:如何衡量公关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说如何衡量公关的效果?

  A:基于前面提到的公关的外联属性,现在老板对公关的投入越来越与业务有关联性。对于创始人来说,他最关注的的核心点在于,初期行业标杆的定位能不能打出来。他不会通过具体的数据去衡量,而是通过事件或者是结果来衡量。

  从全年的角度,公关不可能像广告公司一样去衡量 PV,UV ,但是最重要的几个 case 是可以衡量的。比如说在一个融资事件, BOSS 会去衡量一个公关的掌控力,尤其是对媒介发声的节奏;再有就是通过预算制可以提前把控结果,而非是“秋后算账”等。

上一篇: 买卖房屋过户流程
下一篇: 雪蛤怎么是白色的,雪蛤是透明还是雪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