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分类 >  玉堂酱菜_ 苏州老字号酱菜

玉堂酱菜_ 苏州老字号酱菜

2022-08-12 作者:迷迷

济宁州,赛银窝,白银元,大铜铬,南门枕着运粮河,

交通方便行商多,南门外,买卖忙,生意兴隆数玉堂。

玉堂旧景

民间流传的这首歌谣里唱的玉堂就是指坐落在济宁南门桥运河南岸的玉堂酱园,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飘摇,历久弥新,焕发着勃勃生机。

玉堂经营者

冷长连习医中悟得酿造之道,主事酱园。潜心研究,反复尝试,吸取戴家的经验及教训,留江南风味之长,取地方风味之优,短短几年,就研制出了几十种集江南风味、地方风味之优的酱菜,如酱渍黄瓜,选料考究,黄瓜个头均匀,一斤称十三根,且要顶花带刺,经过上好的甜面酱腌出油光闪闪,透绿嫩脆的成品。再如包瓜、蘑茄,要选大小均匀的马铃瓜和五星茄,将加工出的成品包瓜纵横两刀剖开,瓜的边角翻卷,内装的核桃仁、杏仁、瓜籽仁、花生仁、青红丝、桂花等,闻之酱香浓郁,品之甜咸结合,诱人食欲。足见选材上的用心。

冷长连

时任经理梁圣铭在做好酱菜研制酿造的基础上,又有开发研制出济宁特点的什锦、八宝、香干、冬菜、黑、黄酱等小菜及金波,状元红、葡萄绿等露酒,使玉堂的酱菜、酒类成为江南、江北都喜欢的消费品,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汝珍也在《镜花缘》中夸赞金波酒为天下五十五种名酒之一,色泽明澈,醇厚芬芳,天下美酒。玉堂酱菜更是名声大噪。

百年金波酒

1875年(光绪元年)玉堂时任总经理陈守和聘请清末著名书法家项文彦写下了融经营与艺术的结晶和广告宣传的杰作“玉堂酱园”四个大字。把它装裱在临古运河的迎门墙上,水字相映,光彩照人,引得南来北行的游人止步,成了济宁州的运河一景,扩大了玉堂酱园的知名度。

玉堂牌匾

1886年,军机大臣济宁州人士孙毓汶将玉堂酱菜送进宫内。慈禧太后品尝后,连连称赞:“真是京省驰名、味压江南!”并命玉堂把酱菜当贡品,每年送进皇宫。从此,玉堂酱园在京城及大江南北名声大震。

味压江南

1906年(光绪32年),冷家退出股份,玉堂酱园就由孙家独家经营。孙静峰亲任总经理,以他的长子孙笠樵为助手,并请当时的济宁名人李慕白、扬道园为参谋,使玉堂酱园又上新台阶。

孙笠樵是清末秀才、才华出众。能诗会赋,他和艺人刘好仁共同研制出了新露酒,结合中国民间传统习俗,按照节令酿造各种名酒,如旧历年的合年欢,清明前后的满庭芳,六月初一(小年)的菡萏香,九月九的醉重阳,请客聚友的宴嘉宾。为了给饮酒者助兴,还专门在商标上精印祝酒诗。如合家欢-酒以合欢,各气致祥,椿萱并茂,兰桂齐芳;万国春万国皆友,睦邻合欢,万国来宾,一醉方休;玉壶冰冰清玉洁,十里闻香,我有旨酒,尔寿尔康……经过这一系列的产品研发和营销使玉堂酱园产品远销四海。

民国时期,济宁的“玉堂酱园与临清的“济美酱园”,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齐名,被誉为江北四大酱园,玉堂酱菜顺着运河销遍四方。

六必居

1910年南洋劝业会上,玉堂的远年酱油、什锦萝卜、佳制冬菜获优等奖章;

1914年的“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上,玉堂产品参展42种,有35种获奖(其中,16种酒、16种酱菜和特品冬菜、远年酱油均获最优等金牌奖,黄嫩甜酱获优等银牌奖);

1915年玉堂产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金牌。据《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第172页记载:济宁玉堂号酱菜、酱油、万国春酒、金波酒、宴嘉宾酒、冰雪露酒获六块金牌并奖词。

玉堂酱菜

1957年,朱德总司令曾赞扬玉堂酱菜“很好”“有四个特点:鲜、嫩、甜、脆”。(杨一辰《回忆朱总司令对我的一次召见》,《财贸战线》1979年11月2日,第四版)。其后,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知名人士,如肖华、谷牧、袁宝华、刘澜涛、匡亚明、孔德懋、侯宝林、乔羽增赵燕等和一些国际友人也曾先后到玉堂参观品尝,并题词留念,总之,玉堂酱园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上一篇: 吸盘魔偶_ 吸盘魔偶+性格
下一篇: 内疚陈奕迅_ 陈奕迅内疚粤语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