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人用约炮的名义去爱着一个人,又有多少人用爱的名义,约炮着很多很多人……
有人说,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让现在的年轻人,变得孤单了,变得更容易寂寞了,寂寞的时候,不论男女,都会动点花花肠子……
在戴维 · 迈尔斯著作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将爱分为两种。
热情之爱,和陪同之爱。
热情之爱是一种狂野的情感状况。你会产生激烈的性欲,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满脑子都是对方。
一句话,无时无刻都想睡了TA。
这大都产生在爱情的萌发状况,性欲占的成分较大。上文中说到的“约炮约出爱情”的女孩,就归于这一领域。
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激烈但脆弱。
比方出轨和一夜情。
曾看到一位离婚女人的自白信。她自述在婚姻进入七年之痒时,不由得寂寞,出轨了。
刚开始她爱得热烈,每天都互发一些“我喜欢你”、“你想我没有?”等肉麻的话,更时不时出去开房。
在被老公发现后,她才幡然醒悟:其实自己独爱的人,仍是自己的丈夫。
但这时现已太晚了。她最后仍是在后悔莫及中离了婚。
热情之爱,算不算爱情?
我倾向于不是。
这更像是被荷尔蒙分配的性冲动,是一种原始的本能。
但爱与性,终究是有差异的。
依据海伦·费舍尔在《情种起源》中对爱和性的区别,认为性欲是靠多巴胺强化,同时引发睾丸激素的排泄,然后带动性欲。
而爱是靠垂体后叶催产素强化的归属心情——一种期盼长久在一起日子的激烈归属感。
一句话便是:性给人满足,爱给人归属。
所以我会认为第二种爱的形态,陪同之爱,更像是爱情自身。
所谓陪同之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和爱人的生命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爱情。
它更强调信赖、关心、对另一半缺陷和习惯的容忍,对伴侣的依靠性更强,也更经得住时间考验。
即所谓:一见钟情是性,长相厮守是爱。
举个比如。
梁朝伟和刘嘉玲的婚姻,至今已走过十年光阴。但他们的爱情,依然胶漆相投。
都知道梁朝伟的性格烦闷内向,刘嘉玲却是个生动外向的女人。
但在他们的共处中,刘嘉玲会充分尊重梁朝伟的特性,给他留出空间。
一次采访中刘嘉玲说到:
一次家里装修房子,梁一声不吭地就去外地旅游了,剩下她一个人把房子里里外外安置妥当,她不生气不埋怨,因为她知道,他不喜欢的工作,她是不会要求他做的。
而当两人产生争持时,梁朝伟每次都会写下抱歉卡片,刘嘉玲也会一一收下并好好珍藏。等到多年后,还会拿出重温,告知他:
“你哪个时候说对不住的话,你做错了哪件工作。”
这样温文关心的共处方法,才经得住岁月磨蚀,才是真实地将爱,融入了生命里。
陪同之爱,其实便是咱们最理想的爱情模样: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既依靠,也独立。
但要留意的是:热情之爱,也能够向陪同之爱转变,两者并非敌对。
性冲动当然不是爱情,但它绝对是爱情产生的基础。
当多巴胺渐渐褪去,心境逐渐沉积,你的脑子不只有愿望,也开始考虑两个人的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