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猎奇档案 >  世界人鱼传说:想象中的美和魅,失去自我的爱情

世界人鱼传说:想象中的美和魅,失去自我的爱情

2021-04-07 作者:迷迷

人鱼,在咱们的形象中用几个关键词就能够归纳:生活在水里、鱼尾人身、奥秘的精灵


不管国内外,关于人鱼的传说都渊源古老且洋洋大观,《山海经》作为上古异典,至少记载了五种不同的人鱼,较早的是《山海经·海内南经》的一段描述:“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

这段话中的“雕题”其实指的是鲛人,鲛人是人鱼中的一种,体表生出鱼的鳞片,是为了能够在水中自由行动,上岸后又能和正常人相同行走。

还有由于叫声像婴儿的大鲵,在《山海经》中也被称为人鱼:“龙侯之山……其间多人鱼,其状如鲵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别的还有“赤孺”与“陵鱼”,“赤孺”生活在九尾狐出没的“青丘之山”,“陵鱼”则是海里的生物。

古书记载,人鱼乃至建有部族或国家,“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不过渐渐地跟着时间推移,关于人鱼传说的研讨,似乎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分门别类,人们遍及以为人鱼便是上身是人、下身是鱼。

我尝试将人鱼传说总结起来,借这篇文章去了解人鱼传说的奥秘魅力吧。

3b292df5e0fe992574ca2ce727fa10d7.jpeg

01

幻想中的美和魅

《太平广记》中具体记载了人鱼的外貌,说人鱼在东海中常常出现,滨海的村子里还有许多人家将人鱼养在池沼里。

人鱼与人世女子的样貌无异,容貌婉娩,长发过腰,上半身便是个柔美诱人的姑娘,即使雄性人鱼,容颜亦如女子般姣好;下半身长着一条有鳞片的尾巴,远远望去,常常有人以为这是哪位如花似玉的仙女遗落人世。


我国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的人鱼传说,究其原因,是当时国土宽广,中华文化又是从华夏发源而来,传说中的东海在华夏人眼里,便是个既遥远又蒙昧的蛮荒地带。

面临未探索过的区域,人们的幻想多以志怪和猎奇为主,但也不会将人鱼想的太可怕,总有人鱼化身为美女、陪伴挑灯夜读的穷苦书生的故事,这是是当时古代文人一厢情愿的臆想。

就像隔着玻璃,随意对水族馆里的鱼指手画脚相同,《聊斋志异》中温顺美丽的花妖狐仙,凋敝之地的魅惑人鱼,只是这些故事都是茶余饭后的清闲消遣,上不了台面。

唐朝郑常写的《洽闻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末五代,有个文士听闻渔船捕到一条人鱼,感兴趣地曩昔观看。只见那人鱼无辜地坐在鱼尾上,被人类围在中心,眼神懵懂,宛如一个天真的少女。

文士倒了一碗酒递给人鱼,人鱼喝完,醉的晕乎乎的,剪水双瞳蒙上一层水雾,俏脸飞红,娇媚动人。文士又接着倒了一碗热汤,人鱼一向生活在冷水里,被热汤烫的一向啼哭。

老渔夫急速说,“人鱼是灵物,咱们不能摧残它,仍是放生比较好。”最终,人鱼从头回到了水里。


宋朝指南针的创造遍及用于航海,远洋航行有风险,生命安危全都系于天命,所以船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许多忌讳。

在这种恐惧的笼罩下,再也没有唐朝传奇中那种遇见人鱼的浪漫故事了,人鱼被宋人称为”海妖“,以为它拥有魅惑和诅咒的妖力,会波折航船安全,遇见人鱼便是“不吉”的现象。

南洋贾客们每次启航前,都由船上的“火长”(船上把握罗盘的人)来举行“祭海”典礼,祈求海神保佑,“勿逢海女,勿见人鱼”,这样的典礼更多的是心思安慰。


不仅海上,淡水江湖中也有人鱼传说,有一种叫做“卢亭”的人鱼,尾巴很短,非常胆小,是安全无害的。旅途孤寂的水手会和卢亭嬉戏,待到航程临终也不会加害卢亭,卢亭自己就溯波而去了。

北宋聂田在《徂异志》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一种长江的人鱼,名为“江黄”,容色冶丽,还会法术,曾被无赖流氓捕获摧残,结果流氓们纷纷染上恶疾,这也是人鱼对他们的惩罚吧。


02

长生不老的虚妄

在这些我国传说中,有说人鱼不吉利,所以劝导人们逃避人鱼的;也有以为人鱼长得好看,编写了一段段才子佳人故事的,性质上都不非常恶劣。

但在秦朝还记载了一件大规模人鱼捕杀事件,《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陵采集了人鱼油脂作为蜡烛,极耐燃烧,能够万古不灭。

十七世纪闻名的比利时旅华学者、康熙朝工部侍郎南怀仁在著作《坤舆图说》写道,人鱼能入药,能够治疗外伤流血、内伤瘀损等等。

日本的人鱼传说中也信任人鱼能使人长生不老,只不过日本传说的人鱼容颜丑恶、具有攻击性,《今昔百鬼拾遗》以为日本人鱼是个危害性很大的妖怪,藏匿在狂风巨浪的海岸边,一有人靠近,就乘浪突击。

《储国里人谈》中,渔夫常常与人鱼在海上做奋斗,这样的的人鱼妖怪被叫做“矶姬”。


日本岛的地理位置特殊,是太平洋上孤零零的岛屿,受海洋生物的四方夹攻,所以日本传说中对人鱼的美化,源于日本人对阴晴不定的海洋的胆战心惊,毕竟生存环境险象环生,资源有限,所以只能将海难归结于人鱼的丑恶作祟。

《八百比丘尼》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日本的一个村子里,从外地来了一位渔夫。渔夫购置盛馔,请客乡民,有个人无意中看到厨房的锅里煮着一条人身怪鱼,急速惧怕地告诉了其它乡民。

乡民们都不敢张扬,等鱼肉上桌,表面大声夸奖,背地里都将鱼肉吐了出来。有一个乡民由于以前传闻过人鱼肉是珍稀的药材,所以他悄悄把鱼肉藏在袖子里,带回家喂给生病的妻子吃了。

这位妻子从此以后永葆青春,亲眼目睹了朋友、老公、子孙的去世,她周游列国,发现对这样不老不死的生命没有什么好眷念的了,所以在尼姑庵里做了尼姑,比及八百岁,单独进入比丘尼洞(一个山洞),绝食而亡。

幽闭的秦皇陵中,人鱼点着了永不熄灭的长生灯火,相同幽暗的比丘尼洞,人鱼又缔造了长生神话的幻灭。或许关于常人,不可避免的死亡似乎是一种绝望;但长生不老的活着也终将会变成永无终结的单调摧残。

QQ截图20210406164054.jpg

03

失去自我的爱情

普洛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提出一个有趣的考虑,他以为神话传说具有一套通用的叙事规则和公式,其实便是换汤不换药,不管是花妖狐怪,仍是人鱼传说,都是一见钟情、再会倾心、最终要么分离,要么相守。

比如我国的《白蛇传》《牛郎织女》,讲的都是有法术能力的女子帮助不得志的世间男人的故事,其实故事架构是相同的,只是细节不同。

西方的人鱼传说也是这样编写的,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是耳熟能详的童话,写道人鱼公主爱上了陆地上的王子,为了获得王子的爱,她用美好的歌喉与女巫进行交流一双能够在陆地上行走的双腿。

但人鱼公主失去了歌喉,也就丧失了诱惑王子的能力,爱情中人鱼公主不计代价的支付,失去了自我,爱情的古刹也灰飞烟灭。


所以人鱼公主在陆地上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但她却无法向王子倾诉,更无法表达爱。爱的天平倒向了别的一方,谁先失重谁就出局,最终王子娶了邦邻的公主,人鱼公主变成了泡沫。

剥落爱情凄美的外衣,《海的女儿》实际演出的是一场在爱情中失去自我的落败。

所以在许多神话传说中,牛郎要拿走织女的衣服,人鱼公主要扔掉美好的歌喉,白娘子回报要以身相许,这些神话刻画的女人形象,她们的自我是残损的。

封建年代的写书人当然不会赋予笔下女人自我独立的认识,这是那个年代思想的枷锁,现代的咱们面临这些神话传说更需求清晰的判断。

爱情和生命,在永恒中归于结尾,夕阳残照,斜晖潋滟,人鱼回眸幽怨,如泣如诉。



上一篇: 诺亚方舟,是传说故事还是历史事实?只有一家人得以幸存
下一篇: 5·16广饶一中纵火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