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理位置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图1),东经105° 30 ' 30 ~ 108° 24 ' 37 ',北纬3215 ' 15 ' ~ 33° 56 ' 37 '。西部与甘肃省陇南地区接壤,南部与四川省广元市和大仙地区接壤,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安康地区和Xi、宝鸡市接壤。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总人口3814400人。它管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阳县、勉县、西乡、略阳、镇巴、宁强、柳坝和佛坪区。交通发达,有汉中支线机场,航线空;有延安线、宝成线、西城客运专线,还有鱼雨、蓝夫、兰屿等在建铁路线路。现有108条国道、316条国道、210条国道、10天尹福高速公路(G70)和京昆高速公路(G5)西汉段,正在建设中的有银昆高速公路(G85)包晗段和Xi香镇坝高速公路。
汉中南部米仓山区自东向西在宁强县、南郑县、西乡县和镇巴县发育了四个天坑群,形成了自东向西长200公里、自北向南宽10 ~ 110公里的岩溶地貌区。汉中天坑群由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一系列褶皱、断层、天坑、地下河、溶洞和10多种岩溶地貌组成,总面积1400km2,其中4个天坑群的核心分布面积约为230km2
第二节地理背景
一.地形
研究区位于汉江南岸的米仓山区。地形又陡又陡,有深谷和窄谷。奇峰幽秀被称为“险峻”。总体趋势是北部陡峭,南部平缓。从宁强-勉县-南郑-城固线开始,山脉走向为东西走向,中西部走向为东西走向,至西乡-镇巴线,转向东南。一般来说,这座山海拔在1500米到2000米之间。最高峰是镇巴县的建安山,海拔2534米。最高峰是南郑区的铁川山(2468米)、红山(2367米)和光头山(2389米)。
二。地形学
研究区位于中国二级地貌阶梯的西南亚高山中山区-秦岭大巴山亚高山地区,属于太原-深谷地貌组合,由中山中、大型起伏亚高山组成,顶面平缓,分布有宽谷盆地(坝子)。
研究区岩溶地貌集中在米仓山北侧宁强铁树关至木家坝至峡口至高川一线以南的主要流域区域。典型的岩溶地貌见于木马河流域、戴宇河流域和冷水河流域。其常见的地表形式包括石芽、喀斯特沟渠、洼地、天坑、漏斗、干旱河谷、盲谷和天坑。地下形态包括各种大小的溶洞和地下河,其中溶洞、泉水和溶洞沟分布广泛。
三。气候
研究区位于中国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秦岭是中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位于该地区的北部。大巴山主峰位于研究区南部,对气流有抬升和阻挡作用。它使寒潮不易侵入,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春天和秋天稍短,冬天和夏天稍长。“雨热同季”为汉中植物区系提供了优越的营养因子,有利于亚热带生态系统的培育和发展。
(a)温度
研究区温度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制约。盆地地区的温度高于米仓山地区。汉中盆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西部低于东部,盆地南部山区气温逐渐降低。汉中地区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平均气温在2.0℃以上。米仓山以东的镇巴最高气温为26℃。春季全区气温回升,4月份盆地东部气温达到15℃以上,西乡最高气温为154℃(与其他地区相比,米仓山地区气温略高);夏季气温最高,7月盆地温度在25℃以上,其中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整个地区的温度在秋天下降了。与七月相比,十月一般低至10℃。
(2)地温
研究区年平均和月平均地温的分布情况与平均气温基本一致,差异不大。全区年平均地温为14~18℃。汉江平坝高于秦岭、大巴山和嘉陵江流域。1月份,全区地温最低,秦南坡、嘉陵江流域和米仓山最低。7月份,该地区地温最高,其中汉江平坝地区地温高于29℃,阳县和西乡地温达到31.4℃,山区和嘉陵江流域地温不高于28℃,柳坝和宁强地区地温为26.7℃。
(3)降水
研究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形成年降水量的温暖潮湿的空气体主要来自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天雨量充足,冬天雨雪较少。春天和秋天是过渡季节,春天温暖,雨水少,秋天凉爽,雨水多。在空之间蒸发在地面上的水蒸气对降水几乎没有影响。全区年降水量分布总体趋势是南多北少,受地形影响,呈现南多北多、中央盆地少的特点。
研究区是陕西省降雨量最丰富的地方,年降雨量超过900毫米,其中镇巴12583毫米,南郑区小坝17882毫米。盆地地区年降雨量只有800 ~ 900米,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大部分降雨集中在夏季,夏季的大部分水汽来自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因此,当温暖潮湿的空气从南向北流经米仓山时,由于地形的抬升,会有更多的降水。穿越米仓山后,气流的下沉使降水减少,然后向秦岭南坡上升,降水再次增加,但水汽沿程消耗,降水明显少于米仓山地区。
(4)风
冬季研究区以东偏北风和东北风较多,春季东南季风向北侵入,夏季东南或西南风较多。如果夏季风强弱,进退规律异常,往往会造成旱涝不平衡。然而,在夏天,风不是很大,偶尔局部风暴和雷暴同时发生。秋天盛行北风。年平均风速在1~2.5m/s之间,嘉陵江流域风速较高,一般在1.5m/s以上,汉江平坝及其以南在1.5m/s以下,镇巴仅为1m/s。因此,该地区的大风主要出现在嘉陵江流域和宁强。
末世回顾→“汉中天坑群”系列05:汉中天坑群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简介:,甘肃陇西人,1963年1月生,工程博士,陕西省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陕西省高级人才,中国自然资源协会常务理事,秦巴分会主任,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34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在各类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篇,专著3部。
资料来源:汉中天坑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