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通过回顾开普勒望远镜留下的数据,它可能有能力维持生命。
艺术家描绘的开普勒1649c表面景观。美国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丹尼尔·鲁特
开普勒的Tai 空望远镜于2018年11月退役,但许多珍宝仍隐藏在它的数据库中。
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开普勒1649c,它的主星是一颗距离地球约300光年的红矮星。开普勒1649c每19.5个地球日围绕恒星运行,位于恒星的可居住区。宜居区是一个理论轨道范围,通过计算行星从主星接收的热量,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行星表面。因为红矮星又小又暗,它们的可居住区半径非常小。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使用“中天法”寻找行星。它监测恒星亮度的微小变化来寻找系外行星。这种微小的变化是由行星经过恒星前面引起的。
开普勒对系外行星的发现占迄今为止发现的系外行星总数的三分之二(目前大约有4100颗)。结果显示,在银河系的2000亿颗恒星中,有20-25%有岩石状的可居住行星。这证明宇宙中有许多世界可能有能力维持生命。
艺术家对开普勒1649c和它的主人红矮星的描绘。美国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丹尼尔·鲁特
这个新发现的星球曾经被扔进废纸篓作为一个错误的警报。但是复审结果表明它确实存在。开普勒1649c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06倍,从主星接收的热量占地球从太阳接收的热量的75%。这两点使它非常特别。
许多系外行星的体积与地球相似,而一些系外行星的温度与地球相似。然而,很少有行星在大小和温度上与地球相似。
开普勒1649c的行星系统中还有另一颗行星开普勒1649b。这颗行星距离其主星的距离只有开普勒1649c的一半,因此它显然太热,不适合生命存在。
但是开普勒1649c的有趣特征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天文学家仍然对它的大气特征一无所知。大气层的成分和厚度与地球的温度及其在表面保持液态水的能力密切相关。红矮星的另一个缺点是,红矮星年轻时通常会频繁地产生耀斑,因此位于其可居住区域的行星的大气层很容易被迅速剥离。
但是红矮星的优势在于它们的数量。银河系中70%的恒星是红矮星。可以预计,至少有一小部分红矮星将被适合生命繁衍的类地行星所包围。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寻找系外行星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趋势。随着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的增加,似乎在红矮星周围发现潜在的可居住系外行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地球和开普勒1649c的比较。美国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丹尼尔·鲁特
参考:
从假阳性状态中拯救出来的一颗地球大小的可居住区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