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芳(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如今,几乎每个人都熟悉生态系统的概念。事实上,作为一个存在不到一百年的科学概念,人们对生态系统有很多误解:例如,无论它是小如池塘还是大如海洋,任何生态系统都有惊人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任何剧烈变化最终都可能导致无法控制的后果,甚至吞噬人类自身。
人与兔的战争——生态系统介入后遭遇的敌人
在18世纪末,欧洲人发现澳大利亚有广阔的草原,在他们欧洲人的家里饲养兔子时,没有猛禽和黄鼠狼这样的威胁需要防范。因此,一群殖民者高兴地把几十只兔子从欧洲运到他们的农场。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澳大利亚大陆的生态系统中没有食肉动物能够控制野兔的传播,并且不能承受野兔数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几年后,澳大利亚农场的几十只兔子变成了几十万只,逃到了离农场数百公里外的草原上。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兔子的数量从几十万只激增到一百亿只。过量的兔子横扫澳大利亚大陆,导致大多数地区水土保持能力急剧下降,草原荒漠化。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导致了诸如鼠袋鼠、小袋鼠和海狸等数十种珍稀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也给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布满兔子洞的牧场和农场,农业和畜牧业机器无法运转,10亿只羊被剥夺了牧场。人们想知道是谁引发了这场灾难,并试图扭转局面。
起初,人们试图用传统的狩猎和网捕来杀死兔子。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回报和努力,但都失败了。后来,人们决定尝试生物控制——引进欧洲兔子的天敌——红狐,但很快发现,除了兔子,红狐还到处猎杀大量稀有、行动缓慢的有袋动物,人们不得不回头消灭红狐。后来,人们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三个栅栏,希望能阻挡兔子。然而,由于洪水和强风的破坏以及兔子的挖洞能力,3000公里长的栅栏很快就失去了作用,像一个笑话一样延伸穿过澳大利亚的草原。此外,政府还试图使用空军队来传播毒素,但兔子很快适应了这种毒素,草原生态系统反而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试图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兔粘液瘤病毒来消灭兔子。尽管粘液瘤病毒一度控制了95%的兔子种群,但兔子的免疫系统最终适应了这种病毒,数量恢复到数亿。人们终于意识到兔子将永远存在于澳大利亚大陆。他们只能被控制,不可能杀死他们。
为什么兔子主宰了澳大利亚大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澳大利亚大陆没有兔子。所有的兔子都是人工引进的入侵物种,这是人类在对生态系统进行粗暴干预后的反应。
引入和消灭损失大于收益
澳大利亚的故事实际上已经在其他国家重演了。为了“好看”,英国人引进了美国灰松鼠。结果,灰松鼠携带的孢子疹病毒在欧洲蔓延。连锁反应导致了欧洲濒危物种的灭绝。森林和灌木的自然替代受到威胁,从而影响了农业和畜牧业。美国人试图进口亚洲鲤鱼来吃河流和池塘里泛滥的藻类。因此,他们没有想到在美国的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中鲤鱼的天敌很少。它们大规模泛滥,给生态环境和渔业市场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还引进了陆龟、非洲蜗牛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物种,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财产损失。
这些实际上只是人类引入入侵物种的相对简单的例子。事实上,无论是在世界海洋中广泛发现的滴滴涕、塑料颗粒和重金属,还是因肆意食用野生动物而导致的病毒传播,人类因不尊重自然而遭受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
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过程中,杀死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以降低疫情风险的声音再次出现在社会上。以蝙蝠为例,中国分布着近150种蝙蝠,它们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真的杀死蝙蝠,将会导致害虫蔓延、植物死亡、农作物减产和蚊虫疾病频繁发生,这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只有尊重生态系统,我们才能和谐共处。
事实上,也有尊重生态系统的好例子。例如,在跨越数千英里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中,人们没有把野生大熊猫带进笼子进行繁殖,而是把中国最重要的西南山林作为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一方面,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我们也保护了这个地区的森林、土壤和水,以及千千成千上万的其他野生动物。另一方面,大规模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重点恢复小面积森林,可以保护下游数百万居民免受洪水和泥石流的侵害,并为他们提供清洁水源和安全生活。
尽管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仍处于观察和探索阶段,但为了生态系统的长期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生态系统所做的每一个改变都需要充满对生态系统的尊重。